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2014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
一、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自主消費與理性消費增強。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將超過13%,實際增幅11%以上,均低于上年。專家預測,2014年中國消費品市場將繼續平穩增長,物價指數會控制在較低水平,名義和實際增速仍會繼續小幅回落,自主消費、理性消費特征將進一步增強。
二、網上銷售增勢不減,“全渠道零售”理念推動多種渠道組合加快嘗試。網點與實體店的融合備受關注,移動網上零售加快普及,社交網站作為“全渠道”中的新成員受到重視。
三、大型超市優勢光環逐漸減弱,店鋪小型化便利化成為一時之選。由于開設大型超市的成本壓力加大,加上網絡零售的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傾向于追求便利,專業店、專賣店、便利店一定程度上分流大型超市的客流,小型化、多功能、便利化的店鋪會將保持旺盛活力。
四、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開始起步,生存發展環境有望繼續改善。中小微企業是商貿流通業的主體,經營成本上升、融資渠道窄、財稅政策扶持力度小等問題與困難多年存在。專家呼吁在商務部、財政部啟動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基礎上,加大政策扶持的資金盤子,實現工商業小微企業在扶持政策上的一視同仁和公共服務上的均等化。
五、2013年商業加快兼并重組,一批大型區域連鎖零售商成為發展上的“翹楚”。2014年強力的并購重組將持續進行,線下實體商業企業對線上電商企業的整合將是未來的熱點。
六、百貨店自營模式繼續成為關注焦點,加快經營方式轉型勢所必然。加大統一進貨,提高自采商品比例,提升會員管理和營銷水平,以及探索O2O模式,擴大自營銷售,意味著我國百貨業又一次重新洗牌。
七、房主何用工程未流通成本持續上升的兩大“推手”,從政策上改善營商環境迫在眉睫。專家認為,商業房租和用工成本持續上升固然為市場主導,具有一定客觀必然性,但與商業毛利率持續下降的現實相比,確實導致企業營商環境不斷惡化,已經引起政府關注。
八、物流問題受到業界和政府持續關注,將采取綜合措施,“提效降本”。2014年中國的物流現代化建設將在推進標準化、建設誠信體系、提高信息化水平、落實鼓勵政策、發展城市配送和鼓勵第三方物流等六個方面同時展開。
九、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連出“重拳”,打擊商業腐敗和壟斷行為成為重點。政府主管部門依據法律查處著名企業的商業賄賂和價格壟斷行為,同時開始規制品牌廠商的區域分銷制度,限制其有可能推高商品價格和不利于商業連鎖經營發展的弊端,成為“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
十、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行將實施,助推商家回歸誠信本質。專家認為,將于2014年3月15日施行的新“消法”是一部更加有效捍衛消費者權益的根本大法,也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法寶。